就在本届欧洲杯半决赛开始前一天,提供本届欧洲杯指定比赛用球的品牌高调宣布:目前已售出超过700万只比赛用球,超过其历届欧洲杯比赛用球的销量。同时,该品牌宣称:今年他们在足球品类产品的销售将达16亿欧元,超过2008年欧洲杯期间足球品类销售总额的13亿欧元,公司有望超过2010年世界杯15亿欧元的销售纪录。事实上,该运动品牌利用欧洲杯对销售的拉动一直都是惊人的。数据显示,2004年欧洲杯比赛期间,该公司卖出了超过130万件参赛队队服以及逾120万件授权产品。和2008年欧洲杯相比,其销售额同比增长50%以上。
和该运动品牌一样兴奋的,还有本届欧洲杯的啤酒赞助商。该品牌也已连续24年第7次赞助欧洲杯。在波兰和乌克兰的8个主办城市的球迷广场,该啤酒品牌和上述的体育品牌占据了最多的销售摊位。
本届欧洲杯一共有12家赞助商,内容除体育品牌和啤酒外,还包括了快餐、饮料、摄影器材、汽车、轮胎、润滑油、电子产品等品牌,这些品牌将因赞助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销量。比如,来自韩国的某汽车品牌,目前已经借助在这次欧洲杯中的出色宣传,成为乌克兰国内市场的第三大品牌。
本届欧洲杯单场球票起价30欧元,最贵可达600欧元。球票售价分为三个档次。但相比于上届欧洲杯,本届的最低票价已足足便宜了50%。
购票要通过全球网上申请和摇签认证分配球票。截至3月31日,欧足协共收到了1215万张球票申请,较上次欧洲杯提升17%,创下历史新高。
除了官方途径,通过黄牛党也能拿到球票。由于波兰对倒卖球票打击力度尚轻,很多票贩子公然将写着“有票出售”的牌子挂于身上在球迷广场兜售。乌克兰方面情况稍微好,毕竟官方渠道的票源很充足,即使是决赛,30日依然可以通过网上申请买到票,所以也对黄牛党打击很大,更多手上有票的人都是原价出售。
大型国际赛事的赞助合约,基本上需要提前2年或4年签约。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有一个体育论坛,当时包括国际足联在内的大型赛事高级负责人都齐聚北京,但所有中国企业当时都只盯着眼前的奥运会,根本无暇顾及2年后的南非世界杯,更不要谈4年后的欧洲杯。
南非世界杯上,一家中国的绿色能源企业品牌出现在了赛场的广告牌上,这被视为中国企业在“世界杯营销”上的成功案例。但是,本届欧洲杯,两个主办国无论赛场内外,根本不见任何一个中国企业的品牌。很多中国本土品牌的负责人认为欧洲杯是一项区域性的赛事,与中国的关系并不大。
除了个别中国旅游公司组织了球迷团和一些比较高级的企业家团观摩本届欧洲杯的部分比赛外,本届欧洲杯在欧洲几乎和中国商家无缘,除了那些“中国制造”的特许商品。
说到底,中国的体育产业市场还是很低端,大部分企业只敢于染指“中国制造”领域的蛋糕,但在品牌战略上却没有魄力去参与诸如欧洲杯这样的国际化“大蛋糕”的分享。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